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维拓学术»学术研究» 详细页

解码住区隐形逻辑 (上)

2020.05.13

城市住区的文化逻辑通常是隐匿的,数值之下,东方传统一直以一种隐匿的密码形式依存于城市发展、民众理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中。

 


数值之下的非显形逻辑

 

■ 城市住区的文化逻辑通常是隐匿的,因为所有房子里发生的事似乎都源于个体和市场的需求。住宅通常以更加量化和理性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逻辑印象里。例如:"户型"被描述成厅室厨卫的数量和尺度;"社区"会被容积率、密度、户数、配套指标和更广义的生活圈距离而定义。从可持续发展来说,住区是具备时间维度的多维生活空间、具备群体公共空间属性、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演进能力的类生命体,我们应以更多样的视角去研究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 现代住区形式是高容积率、地产化的城市发展模式。传统的东方居住逻辑是方格网控制下的秩序体系,是高密度居住模块的组合。从城市建设来讲,中国住区从发展之初直至今日,一直以多元国际化的营造模式和现代生活方式来实现。但在模仿的思维导引下,国内住区与国外住区形式差异反而愈加明显和扩大,这种无意识的力量是东方多年积淀的本土风俗、文化审美使然,东方传统一直以一种隐匿的密码形式依存于城市发展和民众理解之中。

 

■ 高密度和城市化是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现代住区空间的艺术,这种艺术需要我们从生活的各种场所去挖掘和观察。

 

《解码住区隐形逻辑》系列文章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是维拓设计精品住区产品线的课题研究分享。希望能通过国内的精品住区设计方法解析,追溯东方居住观的精神内核,归纳视觉、现象、体验中的人文因素,发现隐藏的住区文化逻辑,最终能更清晰的寻求现代住区的创新思路,推广可以发展的精品住区文化设计策略。

 

居住文化思维导图

 

 

文化住宅八大策略

 

 

01

 


 

"礼序"是现代住区中认知最广泛的东方文化逻辑。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城市形态蕴藏着中国特色的秩序观,府宅制式则在空间体验上映射了人高等级的尊重需求。因此,源于东方宫殿、府院的空间原型,中轴对称、大尺度、长距离、多层次的营造策略在住区规划中得以广泛的运用,塑造尊贵体验以引起居住者的人文共情。但值得重视的是: 礼序逻辑需与规划形态、动线设计、空间尺度良好融合,深层的礼序精神才能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引发居住者的共鸣。

 

解码1:空间秩序的建立

 

礼序文化常表现为主导空间秩序的构建。

 

居住区由于区域、资源、交通等条件各异形态千变万化,而主导空间秩序的设计则基于不同类型的社区动线组织。南北向为主的住区形态中,最具东方礼性的形式是建立清晰的南北空间轴,结合建筑体型变化和主导出入口的控制,形成均衡稳定的规划形态。以东西向为主导流线的规划结构中,礼仪文化更多的体现在建筑南北向间距的尺度控制和内部空间秩序的转换。而在错位或异型的地块里更趋于建立控制型的空间体系,辐射和影响单体的排布和构成。

 

 


解码2:"分形"系统的递进

 

从分形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可以观察到中国传统建筑群中普遍存在的自相似规律,并呈现许多传统美学的标准,如对称性、复杂性、过程性等。北京紫禁城从整体格局到单元构成就清晰地体现出多个自相似空间层次的嵌套和重复。对比传统及现代住区空间框架,可以发现分形理论可以融合营造标准和传统美学特征,为现代住区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结合城市肌理的 "分形" 可以利用城市公共空间、道路、商业、绿化等对空间进行限定,不断的消解空间层次,形成递归的居住单元。单个居住组团的分形可以运用大尺度长距离空间轴线的处理,通过增加空间节奏和层次,形成重复递进的序列。

 

而借鉴自然界和生物有机体的非线性特征和创造力,现代建筑形式由以往单一的强几何形态也走向了以变量为主导的不定形态。非线性的分形设计与特殊的地域条件融合可以呈现丰富的空间体验。

 


解码3:核心节点的强化

 

在关键节点塑造强烈的文化场景氛围,可以提高现代住区的识别性和导向性,也可以更好的展示住区自身的文化精神。

 

住区核心节点氛围的塑造可以灵活的运用多种现代设计手段:可以通过建筑化的形象展示强烈的入口礼仪;也可以利用空间对比手法控制特色庭院收放;泛入口空间结合庭院可以营造纵深的空间感受;在狭窄的基地则有必要通过强视线控制,在小空间内强化仪式感的体验。

 

 

解码4: 多重空间层次过渡

 

现代生活相比传统体验更重视人体尺度的感受,因此现代高密度住区有必要构建多重尺度过渡的空间层次。现代高品质住区的空间层次会更加关注细节和层次的过渡:从大到小,从开放到封闭,逐层构建心理过渡的消解空间;从组团到私属空间进行有组织的动线设计;归家动线也同时非常重视地上地下空间系统的过渡和衔接。

 

 

02

 

 

中国人对家和家族的情节是刻到骨子里的,居住环境影响和建构了我们日常生活和世界观框架,也形成“家国天下”的生活哲学。和合性因此体现在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居住形态的追求中。

 

现代住区规划中,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与住宅的私密属性在聚合逻辑的牵引下呈现出多样的解决方式:一种是系统化的组织方法,而另一种则是以小尺度营造大格局的手段。

 

解码5:错落的建筑围合


建筑的围合对形成社区认同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住区内外的分隔和周边式的排布,围而不死、合而能透的组团布局,易于塑造邻里感的空间张力。

 

建筑可以围合成街区式的组团化布局,可以利用建筑位置的错落排布形成内向型庭院,也可以通过建筑朝向扭转形成内部空间的差异, 塑造向心的空间体验。

 

 

解码6:路径组织空间

 

线形的住区路径规划是营造社区归家感觉的关键。

 

连续的步行动线,结合分形节点的规划可以形成戏剧化空间场景的套叠和转折;也可以塑造社区安全通达的空间感受,更融合了运动游园等多种现代生活场景需求。

 

根据地域气候的变化也可以设计更有序的动线,如结合功能规划开放或封闭的连廊,形成有组织路径的空间系统,静观利用借景对景营造画面感,动观强调节点和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在高容积率社区有放大空间尺度的效果。

 

 

解码7:焦点空间营造

 

以合院形态为原型,在均质的空间环境中通过公共空间塑造,可以衍生印象深刻的住区焦点空间。

 

室外空间庭院通过规划各种形式向心形态可以产生归属体验感;利用半封闭的非完形空间形成心理的聚合感受;结合竖向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利用下沉庭院会更加强化空间的内向性。

 


03

 

 

中国艺术讲意境,讲含蓄,讲 "透" 与 "隔" 、 "藏" 与 "露"。

 

礼性的高墙之内,藏不住的是探幽之心。无处不在的边界映射的是东方独特的社会心理文化,这种边界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隐喻的,可以是有形的樊篱,抑或是无形的分隔,或消解、或突破、或相望、或延续,空间的趣味和意境的美学恰恰渗透其中。

 

解码8: 空间的渗透和联动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所得" 。住区中的空间趣味就藏在可居可游的山水体验。

 

现代住区中通常会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来实现空间的联动。可以运用视线连通的对景手法,控制空间的通达性和视觉的引导作用;空间连通则是藏而不露、层层渗透、曲径通幽的规划手段;而在规划中也可以通过空间的联动和尺度的对比塑造强烈的社区体验,在空间的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间转换形成丰富的心理体验。

 

 

解码9:  门庭系统

 

融合现代住区尺度和传统门庭文化,可以演绎出丰富的门庭创意设计。

 

与传统府院模式相似,现代的东方门庭系统多是非线性、空间化的形式;往往会规划出多重门庭空间层次,同时结合门空间的动线设计制造视线的转折和变化。现代社区大门形式多样,尺度不一,门的功能性也日益丰富,更演绎出泛入口的设计理念。

 

 

新加坡 The marp 空间

 

 

北京恭王府大门

 


西安科为瑞府泛入口空间

 

解码10: 院落空间

 

现代住区中,院落文化不仅运用与规划型态,在住区公共区域也得以广泛而深度的拓展。

 

现代住区中可以结合首层的架空和社区功能设置半开放多功能的院落;结合竖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成立体的下沉式院落空间;结合屋顶退台和庭院处理可以融入垂直院落的空间系统,为居民提供多维度的生活场景。院落精神是东方居住特色的创作源泉,在现代居住模式中由此发展出多种院落空间的叠合方式和创新的内部空间。

 

 

解码11:园林故事

 

《园冶》中多次提到对 "画意" 的追求,深远不尽的山水意境暗合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因而有条件借景而营造山水景观的园林空间多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江南园林志》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要素、手法、境界,归纳境界即造园 "三境界" :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融入文化寓意的特色园林故事是现代住区营造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疏密有致的园林空间变化,加入时间维度的观赏性是东方住区空间的特色,胜景代表一种极致的精神空间,也是园林的点题之处。

 

 

解码12: 界面系统

 

童寯将“園”拆字得到园林的要素:院墙、屋宇、池、花木、山石,也是传统生活环境中的要素。

 

现代住区居住机器的单调性需要填充在住区中的边界和多样性的户外元素来弥补,因此发展出更多广义的界面系统和要素。我们可以利用边界来展示、区分、引导和保护,而对边界的强化、表现和拆解会成为住区设计中最具创意和趣味的契机。

 

利用导向型空间的墙系统可以增加空间层次;也可利用半围合的廊空间控制视线;融合地形及高度变化的山水园林增加空间寓意;植物小品等因素也可以作为自然概念形成视觉中心对景,如同园林中的诗词,起到隐喻和立意的深层次作用。

 

 

上篇结语

隐形逻辑的启示

 

■ 维拓建院40年来,作为中国住宅产业的参与者,见证了居住文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现代建筑理论实践到建造技术的变革,从功能性的要求到居住品质的全面提升,从对地产逻辑的学习到居住美学的研究,每一个居住社区形态都是城市开发、规划管理、开发建造标准、建筑师意志和民众自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 思考当下住区发展趋势,功能主义和地产开发模式主导的居住社区,从设计到建造都映射着一种普遍的设计逻辑—对既往模式的复制和低风险的商业策略,很少有纯粹从建筑学角度来营造的社区,同样也少有学术意义上的住宅建筑突破。但我们仍然认为城市住区的文化逻辑挖掘是有趣的,有趣之处在于其长年在极限的市场逻辑条件下衍生出一系列规划策略方法,建造逻辑以及城市管理规定中存在的理论框架,而非一个标准化的居住模式设计成果。

 

■ 透过现代主义精神内核、东方"礼、合、藏"的居住观,我们尝试用更具体的建筑语言去描述当代居住文化的语境特征。上篇着重规划的内在逻辑:"礼序、聚合、趣境",在中篇、下篇将从环境心理学、美学的角度去解读居住的格局和表象--"铺陈、融介、横平、虚隐、风雅"。隐形逻辑的创意潜力不同于以往现代都市发展更新的动力。

 

■ 解码住区隐形逻辑,明确住区设计概念创新的提示和意识构建的可能作用是我们不断寻找的源动力。创意的宗旨仍然是'人本主义",实现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理想人居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作者:张画景)

您可以了解更加全面的维拓时代